口述历史
其他
陈夏红:口述史与自传创作:以江平和陈光中自传为例 |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预热(十)
授课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陈夏红,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研究员甘肃岷县人,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编审、编辑部主任,硕士生导师。全国人大财经委破产法修改起草组成员。国际破产协会(INSOL)、欧洲破产协会(INSOL
其他
上海玻璃博物馆如何“记忆”?| 口述史展览
在过去,工厂与工人之间的纽带,超越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层面,它是一种生命历程的交织。生活的血脉由工厂这颗心脏出发,向四面八方延伸,从医院、学校、市场到各类生活设施,围绕工厂构筑起一个严密的社区生活网络,它是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完成使命的工业设施退出历史舞台,留下的遗产面临空置或拆除。对空置的工业遗产进行“博物馆式更新”是保护和延续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的重要策略之一。左:原上海玻璃仪器一厂照片右:上海玻璃博物馆元宇宙中重现工厂场景2011年,上海玻璃博物馆在上海玻璃仪器一厂的原址上诞生,曾经的工厂转变为一个集文化、艺术、设计、观光、亲子休闲于一体的美学生活园区。上海玻璃博物馆有着什么样的记忆策略呢?空间对记忆的“融合”“即便是废弃的建筑物,也会留下种种痕迹,揭示出以往各时期的种种记忆、梦和希望。”——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其他
钟方雷:口述史在生态经济学中的应用:原理、进展与展望 |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预热(九)
授课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钟方雷,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生态恢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经济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经济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研究。在Climate
其他
刘亚秋:口述史与社区研究 |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预热(八)
授课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刘亚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担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北京市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口述史与社会记忆、社区研究、中国社会学史。代表作《被束缚的过去:记忆伦理中的个人与社会》(商务印书馆,2021年)获北京市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八届“社会学优秀成果奖”、《口述、记忆与主体性:社会学的人文转向》入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度10本“原创好书”名单、《口述史研究的人文性及其难解之题》入选《社会学研究》2023年度“十大好文章”名单。授课内容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口述史与社区研究口述史在社会学中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通过口述记忆研究个人在大叙事中的生命沉浮,更在于它提供了深挖人的精神世界的社会性的方法。其主要研究对象,可称之为记忆社区的问题。记忆社区至少包括三个维度:地点、时间和人物。它以个人的口述为起点,基于人的生命实践,富含主体性和情感性特征,但其勾勒出的是一个囫囵的整体,有极强的社会性特征,蕴含丰富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口述史能够作为社区研究方法,不仅在于它呈现了独特的记忆社区,还在于指明了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层机制,这便是从人心的角度,揭示了人之安所遂生的社区力量。成果节选
其他
新书推介 | 李昕升《酱油:独有的中国味道》
《酱油:独有的中国味道》著者:李昕升书号:978-7-5390-9302-4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24年11月开本:16字数:200千字定价:88.00元PART
其他
刘军卫:口述史与纪录片创作:以《决胜淮海》为例 |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预热(七)
授课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刘军卫,导演、策划、撰稿人中视协广告艺委会主委,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传播项目业界导师,北京三多堂传媒联合创始人,北京“四个一批”人才。2019年荣获“第九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特别贡献奖”。主要作品:《国典春秋》《大国崛起》《宋庆龄》《任弼时》《冼星海》《唐之韵》《宋之韵》《汉字五千年》《公司的力量》《走向海洋》《晋商》《大国质量》《旅游中华》《我的时代和我》《国家宝藏》《大工告成》《千年佛缘》《从〈中国〉到中国》《发掘记》《土地,我们的故事》《足球道路》《冰雪道路》《智能时代》《黑钻:焦煤的中国故事》《功在当代》《国宝回家》等等,屡获国内外各种奖项。授课内容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口述史与纪录片创作:以《决胜淮海》为例《决胜淮海》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解放战争的口述史纪录片。摄制组搜集、寻访、发掘那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淮海战役亲历者。其中,包括解放军战士、支前民工、亲历农民,以及国民党士兵。不再拘泥于宏观叙事,也不再一味的关注军事对决,本片深度关注60万对80万的军队背后,千千万万个普通百姓的生命轨迹。决胜淮海,胜的不仅仅是军事,更是人心所向。在1948年,老兵们记忆中那个最寒冷的冬天,四万万人民的命运,神州大地的命运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在战场的背后,老百姓们从对解放军的不了解、害怕,到对解放军的鼎力支持,最终汇聚成了蔚为壮观的543万的支前民工队伍。我们回眸淮海战役这一历史瞬间,就是希望理清这种转变发生的过程。它不仅有助于我们看清历史,更有助于我们面对未来。以当下的幸福生活为出发点,以持续63天的淮海战役历史进程为线索,以多维视角的口述史为血肉,以微观的视角重新构筑起一副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本片在全国范围内抢救性采访了170余位淮海战役幸存战士、支前民工和亲历者。这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更是一个民族宝贵的记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是永恒的命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任务越艰巨,形势越严峻,我们就越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但如何才能真正同人民群众结合在一起?决胜淮海,为什么能依靠人民群众的小推车?面向未来,我们能否离开人民群众的“小推车”?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回顾历史,最重要的是真实呈现。本片脚踏实地,扎根人民群众,努力从深入历史与现实的沟渠中吸收养分。从拍摄角度让参与过这场胜利的亲历者,亲口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进一步印证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决定力量。纪录片《生死对决:淮海战役全纪录》(10集)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进行了一场被称为“南线战略决战”的淮海战役。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以60万兵力,对阵国民党军队80万兵力作战,歼敌55.5万人。至此,人民解放军消灭了国民党军在南线的精锐兵团,解放了长江以北的豫皖苏广大地区,造成了“饮马长江、解放全国”的有利态势,蒋介石被迫宣告“引退”,南京国民党政权也随之处于风雨飘摇、土崩瓦解之中。淮海战役以其辉煌的战绩和重大的战略意义,同辽沈、平津战役一起,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充分展示了党中央、毛泽东同志高屋建瓴、决胜千里的高超战略运筹艺术,充分展示了淮海战役总前委和参战部队各级指挥员审时度势、灵活机动的精湛组织指挥才能,充分展示了人民军队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压倒一切敌人的英勇气概,充分展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它是中国革命光荣历史中的一座巍巍丰碑。这一战争舞台上的伟大实践和它所蕴含的智慧和经验,也为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有益的启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场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战略决战中,仅66天,蒋介石80万精锐之师就覆灭了55.5万。这是三大战役中,唯一的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少于国民党军队。据不完全统计,参加淮海战役的支前民工达到543万人,还有100多个民兵团执行战地勤务和后方治安。一共出动41万辆小车、20多万副担架、30多万副挑子、10多万头牲畜,还设立110处粮站和150处伤员转运站。供应前线粮食9.6亿斤、运送伤员11万多人,协助部队运输物资弹药1000多万吨。陈毅同志曾形象地称颂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苏鲁豫皖四省解放区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第1集:转折年代淮海战役,是国民党政权败亡台湾的关键一战,也是国共三大决战中规模最大,打得最惨烈的一战。国民党八十万部队,除少数阵前起义,没有像辽沈与平津战役中整兵团建制的投诚现象,全部死战到底。而共产党则付出了超过辽沈与平津两战伤亡总和的代价。蒋介石输了辽沈与平津,还可图与中共划江而治,输了淮海,才真是大势已去。因此淮海战役堪称决战中的决战。
其他
抗美援朝口述史、回忆录书单推荐
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今天第11批43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英雄啊如今山河锦绣祖国以最高礼遇接你们回家!本期口述历史公众号特编辑“抗美援朝口述史、回忆录书单推荐”以纪念那些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们!1
其他
【会议预告】第二届全球史沙龙|后人类史学:动物·环境·数智科技
寅从西北到缅北:陕骡、苏菲派的军事化与潘泰人在佐米亚的殖民徐冠勉人类档案、水牛社会:不止是动物的全球史卢雅怀从《动物寓言集》到游戏《怪物图鉴》:中世纪怪物史研究新趋势与当代意义张
其他
郭平:传承人口述史访谈和书写方法 |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预热(六)
授课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郭平,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教授中国传承人口述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团队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论、传承人口述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和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4项。作为主要作者合著出版《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荣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出版各种传承人口述史作品近10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次参加中国、澳大利亚、韩国院校主办的口述史相关国际论坛。多年来立足田野,广泛开展个体、群体传承人口述史调查,对访谈策略、文本书写方法等持续开展研究。授课内容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传承人口述史访谈和书写方法传承人口述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普遍运用的基本方法。经过近二十年的田野实践,目前已经建构起基本理论模型,成为中国人文社科领域一个富有生长力的研究方向,其内涵扩展为兼具方法与文本的二重性概念。本讲座从田野研究的视角出发,探讨传承人口述史的选题设计、访谈方法、访谈策略,以及书写的基本规范、文本样态和学术伦理等问题,并辅以个体传承人、群体传承人调查的丰富田野案例,呈现传承人口述史独特的学术规律和价值取向。在以实践为导向的非遗学学科体系中,传承人口述史具有显著的交叉学科特征,吸纳了历史学、文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大大丰富了口述史的研究视域。成果节选从口述实录文学到非遗传承人口述史——冯骥才口述史方法的共性与嬗变郭平本文原载于《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摘要通过介绍冯骥才在文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领域的口述史代表作,以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口述史这一学术方法的共性与发展、变化。结合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广泛运用口述史方法的背景,文章认为,口述史的书写事关每一个普通人的文化话语权,是文化学者与人民大众之间平等、真诚的心灵交流方式。所以,对于口述的源头,即人类记忆的关照应该成为人文学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关键词:口述史;口述实录;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口述史学开始真正与国际接轨,译介西方理论与方法的同时,历史学、人类学、文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医学等领域广泛运用口述访谈方法收集资料,诞生了几部重要的代表作,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便是其中之一。20年后,这位关切民族文化命运的作家,在他所发起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带领学术团队为散布于四野的民间文化传承人书写口述史,留存民间文化遗产档案。从记录“文革”中许多普通人的痛史到采录乡土文化后人的传承史,冯骥才作为关切中国文化命运何去何从的先行者,以梳理、记录记忆的方式触摸历史。他本人也直言:“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人本要求就是对记忆的珍重,对自己的文化、历史记忆的重视……实际上,一切遗产的意义都是记忆,或者说都是为了记忆。”[1]一、平民视角美国作家斯特兹·特克尔的《美国梦寻》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作家带来了灵感和启发。一百位到美国寻梦的普通移民,他们为理想奋斗载沉载浮的生命历程,来自小人物的真切生活感受以及平实的语言表述,足以感动众多读者。作品所采用的口述实录方法,更是令人耳目一新。痛感于在“文革”仅仅结束十年便遗忘历史、寡于反思的中国社会,冯骥才着手通过访谈和记录普通人的“文革”经历,履行决不放弃的使命:“我们难道还不应该敲响这警钟吗?
其他
以声知形——基于人工智能的口述影像生产辅助工具
年成立,由业界、学术界和政府合作成立。该奖项由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领导,并由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业界协会和专业团体主办,旨在建立一个广受本地支持和国际认可的资讯及通讯科技奖项品牌。
其他
免费下载图书网站 | 香港首个开放取用图书计划
access)圖書計劃。本計劃將陸續推出三家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文學術著作,免費開放予公眾閱覽、下載、取用和傳播。本計劃收入之圖書均經過匿名學術評審,並採用創用CC授權條款CC-BY-NC-ND
其他
张奎力:政治学视野下的口述史 |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预热(五)
授课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张奎力,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委员、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积极老龄化与健康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筹),主要从事健康政策与贫困治理、田野调查方法等研究。研究领域社会保障、健康治理、社会政策。授课内容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政治学视野下的口述史2015年田野政治学开展的“深度中国调查”是将口述史研究方法引入政治学大规模田野调查的标志。田野政治学开展口述史调查的目的是抢救式地挖掘和保存历史资料。2024年暑期开展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口述史调查,这是田野政治学口述史研究的最近实践。田野政治学口述史研究的维度。从个体层面看,口述史要探寻的是个人经历或历史事件背后的个人情感、价值观、欲望和行为意向等;从集体层面来看,口述史探寻的是特定地域范围内的群体共同拥有的集体意识、集体信仰和集体价值观等;从社会层面来看,口述史探寻的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社会认知、社会价值观、时代精神或民族精神等。田野政治学口述史研究的中国化路径是将“心”比“心”,即用研究者的“心”去触摸和感通研究对象的“心态”,捕捉隐藏在社会深处的“只可意会”之处。相关内容节选
其他
梁鸿:口述史与非虚构写作:以写作“梁庄”为例 |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预热(四)
授课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梁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梁鸿,学者,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出版非虚构文学著作《梁庄十年》《出梁庄记》和《中国在梁庄》;学术著作《黄花苔与皂角树》,《新启蒙话语建构》,《外省笔记》,《“灵光”的消逝》、《作为方法的“乡愁”》等;学术随笔集《历史与我的瞬间》;短篇小说集《神圣家族》;出版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2017)和《四象》(2020)。曾获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第七届文津图书奖”,“2013年度中国好书”,“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2010年度《亚洲周刊》非虚构类十大好书”,“首届非虚构大奖·文学奖”,“新浪网十大好书”(2010、2013),“凤凰网年度十大好书(2010
其他
《诗选刊》杂志“诗歌口述史”栏目征稿启事
时代精神·经典意识·多元视野《诗选刊》杂志“诗歌口述史”栏目征稿启事《诗选刊》自2022年第7期起开办了“诗歌口述史”栏目,通过打捞与新诗史有关的沉潜记忆,发掘诗歌史料,以新鲜、活泼的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向读者呈现当代诗歌史的多彩面貌。该栏目至今已刊发文章24篇,得到了读者和当代诗歌研究者的关注和肯定。为了进一步提升栏目品质,为诗歌史研究提供和保存更多的第一手资料,现为该栏目征稿:一、稿件应为以第一人称所写的叙事体、纪实性回忆录,所写内容务求具体、准确且符合国家出版规定;字数原则上不超过5000字(与中国新诗史有关的重大题材字数可适当增加)。二、应征稿件应与下列内容有关:1、中国新诗史或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诗歌史上某一重要事件、现象或诗人、诗作;2、成立20年以上且至今仍在活跃的某一地域诗歌群体的形成过程、活动机制、产生成果等;3、新诗潮以来的某一诗歌刊物(含有广泛影响的民间诗歌刊物);4、某一诗歌奖项创办过程、经历和影响;5、新时期以来在诗坛产生广泛影响的诗集出版、编辑过程等;6、2010年以前的网络诗歌活动;7、其他与中国当代新诗发展史有关的回忆文章。三、稿件作者应为文章所写内容的当事人(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组织者、作者、创办者、获奖者、采访者等),请在稿件开头注明电话、电子邮箱和地址等联系方式。四、请将稿件投至电子邮箱:shixuankan@126.com,邮件主题请注明“诗歌口述史”字样。稿件刊发后即付样刊和稿酬。本启事长期有效,敬请广大诗友支持!《诗选刊》编辑部2024年11月19日文章来源:《诗选刊》公众号《诗选刊》2024年第10期地址:(050021)石家庄市槐北路192号投稿邮箱:shixuankan@126.com▏卷首语
其他
周晓虹:口述史与生命历程:记忆与建构 |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预热(三)
授课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周晓虹,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957年生于杭州。现为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曾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2008-2017)、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2016)、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2014-2016)、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2014-2020)、国务院社会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10-2020)。著有《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1998)、《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2002)、《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研究》(2012;英文版2016)、《理论的邂逅》(2014)、《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代际革命》(2015;英文版2020)、《中国体验》(主编,2017;英文版2017)、《重建中国社会学》(主编,2021;英文版2022)、《文化自觉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2024)、《社会心理学家是一种生活方式》(2024)及《社会心理学系列》五种(2022-)。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历史研究》《心理学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授课内容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口述史与生命历程:记忆与建构口述史是个体生命历程独特的再现方式,但因个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之中,或者说社会结构镶嵌在个体的生命历程之中,以致口述史或通过口述史呈现的个体记忆就不会是单纯的个体经验的简单累加;作为集体记忆的表征形式之一,口述史既是社会建构的结果,也受到个体在遭遇不同社会事件时的生命节点(life
其他
直面命运的写作——《蝴蝶之家》:10个有血有肉的小人物口述史
序:我在中国倾听人生 蝴蝶之家无声之辩生命摆渡人老兵回家浴火而歌轮椅英雄解忧热线流浪动物之家全家福拍摄团不打烊书店后记:我倾听,故我在直面命运的写作——读非虚构作品《蝴蝶之家》叶
其他
阳昕:口述史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运用 |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预热(二)
授课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阳昕,上海玻璃博物馆副馆长兼策展人201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理论与管理。2014年6月起至今工作于上海玻璃博物馆,负责博物馆学术研究、展览策划、教育活动以及艺术项目。作为策展人,阳昕关注当代社会博物馆功能、博物馆展品多维阐释等话题,曾策划展览包括《间:杜蒙个展》《我的花还没有名字》《再见,长江西路
其他
杨祥银:跨越学科界限:多元视角的口述史&声音的力量:口述史的社会价值 |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预热(一)
授课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杨祥银,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青年学者,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文明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口述史学与中国近代医疗史研究,著有《与历史对话: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美国现代口述史学研究》与《殖民权力与医疗空间:香港东华三院中西医服务变迁(1894~1941年)》等专著;主编有《多学科视域下的当代中国口述史学研究》与《口述史研究》(共4辑)等;并在《历史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4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另外,完成和正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后期、青年和重大项目子课题各1项)、省部级与横向科研课题等30余项;曾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等多项科研奖励。授课内容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跨越学科界限:多元视角的口述史作为一种以人类历史活动的主体——“人”为核心对象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口述史由于其研究(实践)主体、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用途)与传播(呈现)形式的多元性与丰富性,它在当代的发展呈现出日益明显的跨学科特征与趋势。就其属性而言,它是方法与学科以及结果与过程的统一体。就其特征而言,它呈现出口述性、叙事性、表演性、客观性、可信性、主体(主观)性、主体间性、动态性、合作性与互动性等多样性。就其功能而言,它兼具学术研究意义、社会行动议程与公共历史价值。概括而言,我们应该超越将口述史主要局限于提供史料来源与拓宽研究视野等较为狭隘的学术研究意义,充分发挥其作为更新研究方法、促进跨学科应用、加强代际传承、推动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信息、促进社会正义与实现政治和解的多元价值与功能。总之,口述史的发展需跨越学科界限,综合运用多种视角与方法,彰显其作为一种新兴研究范式的活力与潜力,为人文、社会乃至自然科学研究注入新动力。声音的力量:口述史的社会价值作为一种独特而有力的工具,口述史在当代社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以鲜活的个体声音唤醒社会记忆,凝聚群体认同,为文化传承与身份认同提供情感纽带。口述史揭示被宏大叙事遮蔽的微观面向,让复杂的历史图景得以多元呈现。它直面社会问题,展现弱势群体的处境与心声,为其发声,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同时,口述史也在化解社会矛盾、修复创伤记忆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此外,口述史也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有助于深入了解社情民意,为社会治理提供重要参考。总之,口述史在传承记忆、见证历史、观照现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新时期,口述史研究应立足本土实践,与时俱进,在方法创新、主题拓展、应用探索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以新的活力助力社会进步。成果节选
其他
医疗口述史与叙事医学书单推荐!
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医学是个谜样媚惑人心又对社会影响深远的领域,而医师也是个令人好奇的职业,只是这些媚惑与影响的谜似乎异常难解,不断地吸引专业社群内外的研究者。而对现代医者角色的了解,恐怕很多医生自身都少有体悟,更别说一般大众了,因此如何在自我与他者之间创造合适的理解与被理解模式,成了攸关医学本质的重要议题,也似乎成了医学人文教育重要的挑战。口述史与医学相遇,正好在医疗健康从业者、患者、家属与社会之间架起了连接的桥梁,为我们倾听医患的个体生命叙事、记录和保存医学历史提供了研究方法与手段。事实上,医疗口述史在疏解病人自责、减轻病人的压力、提高痊愈的信心,以及彰显医学人文关怀都有所助益。下面小编将为大家分享几本有关医疗口述史和叙事医学的著作。01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线上)招生啦!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招生简章第三期(线上)01PART研修班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线上)以“口述史的多维视角与跨界融合”为主题,邀请国内口述史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开设为期10天的系列课程。本期研修班涵盖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学艺术、经济学多个学科,旨在展现口述史研究的多元视角和跨学科魅力。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口述史的理论探讨与方法论辨析,又有口述史在博物馆展览、非虚构写作、纪录片创作、社区研究等实践领域的创新应用。无论您是口述史的初学者,还是业已从事相关工作的实践者,都欢迎参加本期研修班,共同探寻口述史研究的无限可能。02PART研修班主题口述史的多维视角与跨界融合03PART研修班特色(1)多学科视角。本期研修班立足口述史研究,广泛吸收和借鉴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学艺术、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展现了口述史研究的多元视角和跨学科特性,拓宽了口述史研究的学术视野和方法论基础。(2)理论与实践并重。研修班在注重口述史理论探讨和方法论辨析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口述史在博物馆展览、非虚构写作、纪录片创作、社区研究等实践领域的创新应用,力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口述史研究的学以致用。(3)师资力量雄厚。本期研修班汇聚了国内口述史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授课教师均为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学术造诣深厚,实践经验丰富。他们的加盟,为研修班的高水平开设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4)适用面广泛。无论是口述史的初学者,还是业已从事相关工作的实践者,本期研修班都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学员可以根据自身学术背景和研究兴趣,在学习交流中开拓视野、增进理解、凝聚共识。04PART授课内容与专家简介按课程排序1、杨祥银讲座题目跨越学科界限:多元视角的口述史内容简介:作为一种以人类历史活动的主体——“人”为核心对象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口述史由于其研究(实践)主体、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用途)与传播(呈现)形式的多元性与丰富性,它在当代的发展呈现出日益明显的跨学科特征与趋势。就其属性而言,它是方法与学科以及结果与过程的统一体。就其特征而言,它呈现出口述性、叙事性、表演性、客观性、可信性、主体(主观)性、主体间性、动态性、合作性与互动性等多样性。就其功能而言,它兼具学术研究意义、社会行动议程与公共历史价值。概括而言,我们应该超越将口述史主要局限于提供史料来源与拓宽研究视野等较为狭隘的学术研究意义,充分发挥其作为更新研究方法、促进跨学科应用、加强代际传承、推动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信息、促进社会正义与实现政治和解的多元价值与功能。总之,口述史的发展需跨越学科界限,综合运用多种视角与方法,彰显其作为一种新兴研究范式的活力与潜力,为人文、社会乃至自然科学研究注入新动力。声音的力量:口述史的社会价值内容简介:作为一种独特而有力的工具,口述史在当代社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以鲜活的个体声音唤醒社会记忆,凝聚群体认同,为文化传承与身份认同提供情感纽带。口述史揭示被宏大叙事遮蔽的微观面向,让复杂的历史图景得以多元呈现。它直面社会问题,展现弱势群体的处境与心声,为其发声,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同时,口述史也在化解社会矛盾、修复创伤记忆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此外,口述史也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有助于深入了解社情民意,为社会治理提供重要参考。总之,口述史在传承记忆、见证历史、观照现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新时期,口述史研究应立足本土实践,与时俱进,在方法创新、主题拓展、应用探索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以新的活力助力社会进步。个人简介杨祥银,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青年学者,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文明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口述史学与中国近代医疗史研究,著有《与历史对话: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美国现代口述史学研究》与《殖民权力与医疗空间:香港东华三院中西医服务变迁(1894~1941年)》等专著;主编有《多学科视域下的当代中国口述史学研究》与《口述史研究》(共4辑)等;并在《历史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4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另外,完成和正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后期、青年和重大项目子课题各1项)、省部级与横向科研课题等30余项;曾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等多项科研奖励。2、阳昕讲座题目口述史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运用——以“再见,长江西路301号”展览为例内容简介:成立于2011年的上海玻璃博物馆,以卓越的创新力和先锋实验性精神为核心,全方位地展现了玻璃的基本特性、历史发展、艺术魅力、文化传播、科技知识,以及与人类生活的有趣联系。作为一家打破固有定式的博物馆,这里不仅是观赏艺术的殿堂,更是一个面向未来、探索创新的互动平台,为每一位观众提供独特且前沿的博物馆生活方式体验。鲜为人知的是,上海玻璃博物馆的历史根源可追溯至其前身——上海玻璃仪器一厂。2022年,博物馆正式启动了一项旨在记录与传承历史记忆的“上海玻璃仪器一厂口述史项目”。次年4月,《再见,长江西路301号》展览的盛大开幕,不仅标志着该项目的初步成果展示,也迅速吸引了学术界、行业内部及广大公众的热切关注。伴随展览的一系列周边活动,博物馆成功实践了其“社区导向”建馆哲学的核心要义,强化了其作为社区文化纽带的角色。本次讲座旨在深入探讨《再见,长江西路301号》展览的策划理念与策略,细致解析口述史料的搜集过程与实践路径,同时,从理论与实践双重视角审视口述史在该博物馆的应用情境、内在价值及其外在影响。通过全面剖析口述史在构建博物馆叙事、丰富藏品内涵、增强观众参与度以及促进社会记忆保存方面的关键作用,本讲座力图强调口述史作为一种重要方法论,在新时代博物馆运营与文化遗产保护中不可小觑的意义。个人简介阳昕,上海玻璃博物馆副馆长兼策展人。201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理论与管理。2014年6月起至今工作于上海玻璃博物馆,负责博物馆学术研究、展览策划、教育活动以及艺术项目。作为策展人,阳昕关注当代社会博物馆功能、博物馆展品多维阐释等话题,曾策划展览包括《间:杜蒙个展》《我的花还没有名字》《再见,长江西路
其他
对话历史:做口述史项目的十个经验教训
采访杰出人士可能会令人生畏,但我发现,那些同意接受采访的人喜欢谈论他们的职业生涯,分享他们的回忆。预演访谈或者和你认识的人一起开始你的项目,可能有助于减少紧张。试着控制访谈。05不要抢自己的风头
被用户删除
其它
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保护乐山大佛口述史》编印项目竞争性磋商
14点00分(北京时间)地点:乐山市市中区新欧乡酒店12楼六、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工作日。七、其他补充事宜八、凡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其他
讲座预告 | 透过口述历史了解法律职业 【11月18日】
澳門大學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高研院)誠摯邀請您參加定於2024年11月18日(星期一)舉行的特邀嘉賓講座。我們很榮幸邀請到香港大學的劉思達教授,探討「透過口述歷史了解法律職業」的議題,同時也邀請到高研院副院長、人文學院歷史系講座教授王笛教授擔任與談人,以及法學院助理院長、澳門法學系教授汪超教授擔任本次講座的主持人。詳情請參閱如下:主題:透過口述歷史了解法律職業語言:英文及中文日期:2024年11月18日(星期一)時間:下午4時至5時半地點:澳門大學崇文樓演講廳
其他
口述史主题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获得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奖,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评:《里斯本丸沉没》的三重“新发现”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电影金鸡奖闭幕式上,《里斯本丸沉没》凭借其深刻的历史内涵、人文价值以及出色的制作水平,获得了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奖。影片还原了二战时期运送英军战俘的日本货船“里斯本丸”沉没前后的历史真相,回溯了舟山渔民冒死营救落水盟军的英勇事迹。这不仅是一段战争史,更是一千多个家庭的受难史、数百名侵略者的犯罪史,以及舟山渔民的义举史。1942年9月底,1816名盟军战俘被关进日军武装运输船“里斯本丸”船舱,从中国香港前往日本。由于日军违反《日内瓦公约》,未在船上悬挂任何运送战俘的旗帜或标志,里斯本丸在海上平稳行驶三天后,在中国舟山东极岛海域被美军潜艇“鲈鱼”号发射的鱼雷击中。在船从被击中到沉没的25个小时里,日军将所有英军战俘封锁在船舱底,并用木条和帆布钉死舱门。英军战俘奋勇自救,破舱逃生。危难之际,浙江舟山渔民冒着生命危险,划着舢板在水中捞起了384个奄奄一息的盟军战俘,并给他们提供食物、衣物和庇护所。尽管如此,仍有828位战俘或被淹死或被日军射杀,或被困在船中未能逃生。导演方励原来是一位地球物理学者,海洋技术专家,后来跨界从事电影工作。2014年,他在监制韩寒作品《后会无期》时偶然听当地渔民讲起里斯本丸的故事。“从得知这个事情开始,出于好奇去带队勘探,想要找到这艘沉船。找到船之后,又想要找到跟这艘船有关的人,想去了解他们的故事,他们在82年前都经历了什么。就这样挖掘出了这个故事。现在,是时候把它们讲给更多人听了。”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方励说。据猫眼专业版,截至11月16日,《里斯本丸沉没》在内地票房达4510.4万元,总观影人数超过110万人。此前在凹凸镜组织的观影活动中,方励导演也亲临现场,并回答了主持人和观众的提问。他分享了找寻沉船坐标的打捞历程,2016年,他率领团队下海定位沉船位置,多次搜索无果,原因是当时提供的坐标和实际坐标误差很大,给寻找沉船带来了很大困难。他觉得,寻找里斯本丸,是历史赋予的机会,如果不去抢救这段历史,就对不起历史提供的舞台,这是必须要做的事,并直言即使花费18年也要把这部电影制作出来,只因为这是历史赋予自己的使命。因为日方始终否认“里斯本丸沉没”事件,做出这部电影最希望日本能够承认这段历史。当回答观众对于是否要坚持做纪录片的问题时,方励导演坦言:纪录片是特别有魅力的职业,他鼓励大家勇敢追梦,并称本片整个制作过程中深入调查,将真相一点点拼起来是充满挑战与魅力的,解谜的过程十分迷人,最终作品也会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不同人的经历连接起来,展现人类共同的情感。《里斯本丸沉没》在豆瓣开分9.2,并一度到达9.3分,创今年国产电影最高评分。此前凹凸镜DOC联合全国多座城市的观影团,希望用自己微弱的力量,为《里斯本丸沉没》助力。还没走进电影院观片影片的朋友,我们把这部纪录片推荐给大家。以上综合自:澎湃新闻、凹凸镜DOC微信公众号(ID:pjw-documentary)戴硕:《里斯本丸沉没》的三重“新发现”[作者系浙江传媒学院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纪录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其他
全球食物史 | 帝国的滋味:从探索海洋到殖民扩张,英国如何以全球食物网络建构现代世界
Review)作者的研究题材甚为广泛,又发挥巧思,以亲切的家庭用餐来安排。原本可能无聊抽象的材料,顿时深深引人共鸣……读者一定会喜欢这趟旅程。——凯瑟琳・休斯(Kathryn
其他
【会议议程】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陕西师范大学医学与文明研究院创建十周年发展论坛
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陕西师范大学医学与文明研究院创建十周年发展论坛一、会议日程二、分组讨论三、闭幕仪式公众号编辑:周杼臻初审:刘献鹏、王晨辉复审:李化成以上内容转载自公众号“医学与文明”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汇聚口述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口述史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展开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碰撞,研修班为口述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口述史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应用、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展现了口述史在新时代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同时,研修班将帮助学员深入认识与理解口述史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提升口述史研究和应用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7月26-28日)和第二期(8月16-18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开设线上课程,经初步考虑,拟于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线上),将安排10讲,每周安排两次(周六和周日),每次时长大约2小时。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者,由中国人民大学颁发《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结业证书(第三期,线上)》,证书统一编号,可登陆中国人民大学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查询。扫码加入微信交流群,了解最新口述史资讯:
其他
讲座预告|科大卫:文献与田野:历史人类学的经验
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创设“联结”学术活动主题,下设跨学科系列讲座与“联结·沙龙”等学术活动,以“联结学科,激活思想”为宗旨,致力于推动不同学科交流合作,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与思想碰撞。正值中山大学百年校庆之际,高研院策划了“高研·百年校庆”系列活动,“联结·沙龙”第30期将由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科大卫主讲“文献与田野:历史人类学的经验”。文献与田野:历史人类学的经验时
其他
议程 | 第二届当代历史学研究新趋势工作坊
来源:“历史学研究”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汇聚口述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口述史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展开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碰撞,研修班为口述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口述史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应用、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展现了口述史在新时代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同时,研修班将帮助学员深入认识与理解口述史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提升口述史研究和应用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7月26-28日)和第二期(8月16-18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开设线上课程,经初步考虑,拟于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线上),将安排10讲,每周安排两次(周六和周日),每次时长大约2小时。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者,由中国人民大学颁发《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结业证书(第三期,线上)》,证书统一编号,可登陆中国人民大学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查询。扫码加入微信交流群,了解最新口述史资讯:
其他
公益讲座嘉宾揭晓 | 联合国乡创教席“美好的对话”项目欢迎您的加入!
Sun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民间社会组织、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研究。Professor
其他
新书推荐 | 琼·狄迪恩:最后的访谈
琼·狄迪恩是用自己和世界的伤口揭示失序时代的敏锐观察者。在跨越近半个世纪的访谈中,她讲述了作为记者、随笔作家、小说家、的经历。她不仅因文学化的新闻写作知名,也是一个关于“酷”的文化符号。★
其他
历年来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口述历史文章(1997-2024)
与口述相结合的口述史,是区别于人类学、民俗学的口述传统的主要特征。#200501妇女史、口述历史与女性主义视角作者简介:杨祥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硕士生。关键词:妇女史/
其他
口述历史国际公益沙龙 | 第十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
由中国传媒大学发起并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将于2024年11月4日—10日如期举办,主题为“用记忆触摸历史”。口述历史国际研习营作为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的重要版块之一,将于十周年之际,特别策划改版为“口述历史国际公益沙龙”。本届活动组委会将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口述历史及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研究成果与前沿理论。旨在通过更加聚焦、深入的专题分享,进一步拓展与探索口述历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部分经验丰厚、成就显著但年事已高的国际专家将以线上形式参与。口述历史国际沙龙11月5日-11月8日口述历史国际研习营作为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的重要版块之一,于活动十周年之际,特别策划改版为“口述历史国际公益沙龙”,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口述历史及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研究成果与前沿理论。旨在通过更加聚焦、深入的专题分享,进一步拓展与探索口述历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01寻根:历史纪录片导演与历史学家的共识研究Arthur
其他
新书推荐 | 定宜庄《怎样做口述历史》暨《怎样做口述历史》研读会【预告】
50、52号的佘家馆,也就是我初次探访佘女士之处,称为旧义园,也是袁督师墓之所在。在旧义园之南,亦即今龙潭湖公园内的,则称新义园。佘女士对此是这样说的:那时候我们这儿是老义园,龙潭湖那儿是新义园。
其他
第十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详细日程发布
由中国传媒大学发起并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将于2024年11月4日—10日如期进行,主题为“用记忆触摸历史”。本届口述历史周详细日程如下:年度纪录影像展映11月4日-11月6日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十年之际,组委会特别邀请到: